POPBEE 編輯部聊天室:公開改變我們人生觀的一本書,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各位編輯的閱讀取向都很不一樣呢!

300 Pops
By
/

網絡資訊快速又生動有趣,每天光花在滑手機的時就不夠了,怎會有時間閱讀?當然網上有趣文章眾多,但能成為我們大腦養分的資訊佔比卻不多,更別說是一些能改變我們人生價值觀的內容,最終還是要在書本內尋找。如果你也正在尋找也計能改變你想法的養分,不妨從各位 POPBEE 編輯的人生書本中參考參考吧。

Janice Lee-Editorial Director(HK)
《Reality is Not What it Seems: The Journey to Quantum Gravity》
Carlo Rovelli

人生書單分享:公開改變編輯們人生觀的一本書

“The only truly infinite thing is our ignorance.” Carlo Rovelli 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善長用最簡潔易明的文字,去解釋一些物理概念。我知道這樣聽起來很奇怪,但我在人生卡頓時,比較喜歡從物理書藉找答案。對我來說,先了解這個宇宙怎麼運作,再拉回現實問題上,可以讓我看透一些東西。因為了解到宇宙之大,回個頭來看,才會驚覺眼前的問題,以及我本人是如此渺小。在這本書裡面,你可以透過作者的文字,了解到眼前這個世界,有可能未如你想像。你聽到的,看到的,可能並不是「真實的」。

另一個我很喜歡這本書的點,是科學家探索未知的態度。他們大膽假設,再從實驗中印證,也經常提醒自己,一直認為是對的理論不一定永遠都對,它在任何時間都可以隨著科技的進步而被推翻,所以他們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沒有一樣東西永遠都對,唯一的永恆就是變幻(The only constant is change)。我覺得這個處事態度也很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人生有很多苦惱,都是來自我們想要把「無常」保持在「有常」的狀態之中,只有嘗試明白並接受無常才是永恆,我們才能夠活的自在。


Polly-Senior Editor(TW)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人生書單分享:公開改變編輯們人生觀的一本書

我不喜歡看心靈雞湯,我喜歡看實際體驗與分享感悟。此書的作者原先是社會頂尖階層的經濟學家,後來毅然決然決定放下世俗,前往森林修行,一去就是 17 年,返回世俗後他歷經憂鬱與受漸凍症所苦,走向死亡。

在這期間他得到了最重要的人生體悟:沒有什麼是正確的,保持著謙卑的想法,很多事情與自己所想「可能都是錯的」,對於自己的每個念頭都不再相信,無論面對人生低谷或對生命充滿困惑,人不用正面思考,平靜的面對,放下執著,那些你以為是對的事。


Miky Cheung-Assistant Editor(HK)
《人生種種》
好青年荼毒室出版社

人生書單分享:公開改變編輯們人生觀的一本書

剛踏入社會的第二年,年經尚輕的我不敢說這本書改變了我整個人生,只是在差不多畢業之際看了由好青年荼毒室著的《人生種種》,而產生了新的人生觀。無論人生的任何時期,總會向自己提問:「我這個選擇是對的嗎?」我也總是在想大學的科目有選對嗎?我應徵這份工作是對的嗎?

書中有一篇章節是「你的人生意義」,把人生比喻成游泳,若果我們只會站在池邊,不跳入池中,是永遠不會知道游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也不會知道自己的技巧去到哪一步。也許我現在的選擇也不一定適合自己,可是也要硬著頭皮去試!在不斷的闖蕩,高高低低,跌跌撞撞,總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是甚麼~應該要試到知為止吧!


Venice Kee-Senior Digital Marketing Executive(HK)
《別把所有事往心裡塞》
枡野俊明

人生書單分享:公開改變編輯們人生觀的一本書

是緊張大師的我每每都很在意生活的瑣碎事,想要每件事情都能在我的掌控之中🫴 但後來這個生活的習慣卻讓我常常過於焦慮,連身邊的朋友都忍不住叫我放鬆一點。 覺得開始走火入魔的我偶爾在書店看到了這本書,看完以後便慢慢開始學習「放手」,不把每一件事情放在心上。

《別把所有事往心裡塞》提出了觀點 ,其實事情本身並不麻煩,只是我們的心被想像中的未來所束縛而產生了厭煩感。所以要學會適時放手,不要將所有事情都往自己的心裡塞,不要過於理會那些所謂「無關緊要的事」,讓自己的人生保留一些喘息空間。只集中注意力在當下,專注於該做的事,才能用更自在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各種「麻煩事」~


Venus Law-Managing Editor(HK)
《不消費的一年》
Cait Flanders

人生書單分享:公開改變編輯們人生觀的一本書

遠在人人都追捧《斷捨離》的年代,書店都愛以類似主題的書籍為展區,而當時踏入職場數年後的我,就從中邂逅了這部作品。作者凱特不是什麼大作家,而是一個把自己經歷跟大家分享的 blogger,後來因為大受歡迎而集結成書的「真人真事」。還記得那時出來工作幾年,因為有了穩定的收入,就養成了「喜歡就買」的壞習慣,長久下來存款沒多少,家中雜物卻一大堆,可以「斷捨離」的太多了,我需要的是更為治本的方法。

還記得當時就被書底一句「樣樣都不缺,卻總覺得哪知裡還不夠,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擊中。雖然不至於跟作者一樣負債、酗酒、陷入過無盡的低潮,但透過對她的極大教訓,告訴了我們認清自己內心的必要。當年的我也有跟著書中的一年不消費挑戰實行,雖然挑戰沒有延續至今,但當中不少觀念仍在深深的影響著的,例如只買需要的份,不要踏進促銷陷阱,以及棄一進一等等的習慣。這本書說的不是什麼大道理,卻如作者一句「只有在真正缺乏時,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是最適合我的人生價值觀。


Amber-Editor(TW)
《觀看的方式》
John Berger

人生書單分享:公開改變編輯們人生觀的一本書

在散文、小說和詩集之外,不知道你是否也會想探詢更多不同書中的奇妙觀點,這本《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就是我在朋友的推薦下偶遇,由知名的文化藝術評論家 John Berger 撰寫。《觀看的方式》提供你從不同角度體會經典藝術作品的觀點,卻又不會艱澀難讀,在進入書本的同時,或許也將改變以往許多習以為常和沒能察覺的想法:「我們的知識和信仰會影響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

在不同的教育、生活經驗之下,又或者透過不同的文字轉譯、加註,觀看的事物都會有所改變,書中所寫:「我們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接連登場的畫作,會讓你不禁停下來細細思考和體會,雖然已經出版多年,但重新閱讀依舊可以審視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究竟你我是如何觀看世界與藝術的方式。


Ellen Wang-Editor(TW)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Robert de Board

人生書單分享:公開改變編輯們人生觀的一本書

說人生觀好像有一點太隆重,但最近看的這本書的確讓我思考了很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用很簡單的故事,領著讀者探索蛤蟆先生陷入憂鬱的原因,過程中帶到了很多有用且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可以讓人用簡單的方式理解自己的情緒。

雖然自己說很奇怪(?),但我是一個不太會生氣的人,就跟故事裡的蛤蟆先生一樣,不過從這本書讓我發現,不會生氣不一定是件好事,裡頭說了「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有時這反而成了一種內耗,久而久之就成了讓自己不開心的原因,要如何對自己情緒負責,讓自己有力量改變自己,如果你也在思考著這些事情,或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也能幫上忙!


Angel Yip-Associate Video Manager(HK)
《秘密》
Rhonda Byrne

人生書單分享:公開改變編輯們人生觀的一本書

《秘密》這本全球暢銷書,在我低潮的時候給予了我力量。並非擁有了甚麼才能成為甚麼,吸引力法則告訴我 Be – Do – Have —你是甚麼人就會吸引到甚麼。

書中提及到感恩的力量,「當你開始想著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一切,你將會感到驚訝,能讓你感恩的事竟然多到數不完。」感恩之情會帶來快樂與幸福感,幫助情緒更為穩定。


Anson Mak-Junior Videographer(HK)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枡野俊明

人生書單分享:公開改變編輯們人生觀的一本書

經常對身邊所有事很敏感和緊張的我,在一次逛誠品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便直接被打中了痛點。

看過這本書後學會面對問題時放下不必要的反應,「佛系」一點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情境。《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這本書指出現代人似乎被社會、文化等訓練成了「對每件事都要有反應」。遇到困難或麻煩時,「過度關注」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心情也會變得更糟。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是「別老是看人臉色,這個舉動的背後是卑微。」以前做任何事前也會「過度」在意別人的臉色和想法,其實不是出自於體貼,而是害怕自己留給對方壞印象。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方法,就是盡可能真誠,不要假裝!

加入 Popbee Circle訂閱 POPBEE 電子報,即時閱覽最新情報,更可快一步了解精彩的尊享禮遇及折扣優惠!除了這篇外,最近還有以下的報導值得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