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力感太重:內耗型人格 5 大特徵,你是不是也總在和自己打仗?

每晚躺在床上,腦中就在不斷重播那些在意的畫面⋯⋯

84 Pops
By
/

有時候,我們的疲憊不是來自現實,而是來自「不斷跟自己過不去」。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一個不確定的眼神,就能讓你腦內上演一場長達數小時的思考馬拉松。如果你常覺得累,卻說不上來原因,也許你只是太常和自己打仗了,這就是所謂的「內耗型人格」。

內耗是什麼?

「內耗」這個詞,原意是「內部消耗」,在心理學或日常語境中,指的就是一個人因為內在的思緒、情緒過度交纏,產生的心理疲憊與能量消耗。簡單來說,就是:你什麼都沒做錯,卻感到筋疲力盡;不是事情太難,而是你太容易和自己過不去。

為什麼會出現內耗?

內耗常見於敏感、完美主義、高自我要求的人。這類性格的人常會:把外界反應內化為對自己的否定、習慣預演壞結局(以為這樣能減少傷害)、害怕衝突,習慣壓抑情緒⋯⋯久而久之,哪怕外在看起來「一切正常」,內心卻像有一場從沒停過的內戰,默默消耗了原本可以用在創造、放鬆、自我照顧上的能量。

內耗型人格特徵 1. 事情還沒發生腦中就有十種災難劇本

習慣把事情往壞處想,不是真的悲觀,而是內心太希望一切可控。這種預演失敗的思維模式,會讓你在行動前就已經耗盡了能量。明明什麼都還沒發生,心卻已經累了十次。

內耗型人格特徵 2. 對話結束後腦中不斷重播

你是不是也會在對話結束後,重播剛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擔心是不是太多、太少、太奇怪?對方是不是在意?是不是不喜歡你了?這種過度解讀讓人像在與自己的腦內評論員拔河,結果是對方早就忘了,只有你還在內耗。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ANITA (@anidundo)

內耗型人格特徵 3. 情緒來了不敢表達,卻在心裡不停翻攪

內耗型人格很常壓抑自己的不滿與委屈,怕衝突、怕被討厭、怕別人不懂你。於是選擇不說,但越壓抑,情緒越像在心裡發酵,最後悄悄變成「為什麼總是我在忍?」的無聲抗議。

內耗型人格特徵 4. 常常懷疑自己的速度卻很快

你可能做得很好,也常被稱讚,但那種被肯定的感覺維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會懷疑:「我是不是只是運氣好?我真的值得這些嗎?」這種否定自己能力的慣性,讓你永遠無法真正擁抱成就,反而更努力、卻更焦慮。

內耗型人格特徵 5. 別人一句話能影響你一整天

內耗型人格往往很敏感,卻很難為自己設下邊界。你會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與評價,但面對自己的直覺與想法,卻總是讓步。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彷彿越來越「不認識自己」。

其實,內耗並不是弱點,它只是「你太想做好」的一種形式。但你要知道,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你反覆分析,也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內心掙扎。與其把力氣花在假想敵上,不如學著放過自己、練習停下來。

加入 Popbee Circle訂閱 POPBEE 電子報,即時閱覽最新情報,更可快一步了解精彩的尊享禮遇及折扣優惠!除了這篇外,最近還有以下的報導值得你留意:

Read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