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 C-LAB 2023 年度大展「崩塌記憶之宮」,探索時空錯置下的歷史記憶。
多個展區與大型裝置一次登場!
在六月份登場的展覽中,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 C-LAB)登場的「崩塌記憶之宮」格外引人注目,作為 C-LAB 於 2023 的年度大展,集結了 25 組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共有超過 30 件作品在五個不同的展演空間登場,透過戶外大型建築計畫,以及充滿實驗精神的藝術語言,帶領觀眾探索時空錯置下的歷史記憶。
「崩塌記憶之宮」以當代藝術為鏡頭,包括大眾文化、個人生命史、流行音樂、歷史事件等,透過多元的視野和觀點,希望喚起大眾對社會議題和歷史記憶的探討。展覽中藉由歷史記憶的文本化與物質化兩條軸線交錯,詰問歷史記憶如何殘留在當代生活中,觀者可以發現不同世代的集體記憶事件,包括重大災難、流行文化中的偶像身影、抗爭事件,發現那些曾經激昂的時刻是如何被重新詮釋,成為了另一種形式的文化記憶。
部分展覽作品圍繞紀念碑或紀念物的意象,討論歷史經驗在物質化後如何成為被凝視的對象、被思索的客體,一些藝術家則擷取歷史風格的片段重覆、錯置或改編,或透過把玩過往風格、刻板印象來進行後設操作,而不少作品也圍繞著充滿活力的文化致敬,記錄下冷戰時代尾聲的樂迷次文化,或以壓縮了的黑膠呈現閱聽者的力量,帶給觀眾不同的思考和體驗。
藝術家廖烜榛與黃奕捷的《民主聖殿》以協力造屋的方式,號召一群抗爭者在 C-LAB 戰情大樓前搭建一個臨時建築,重現過去現場的紙建築模型,現場將舉行講座、放映與音樂演出;藝術家許芝瑜的大型裝置,混合了滑板場與考古現場的元素,展出一系列虛構的現成物和工業材料製作的古文物;美國藝術家 Slater Bradley 的作品《The Doppelganger Trilogy》以歷史重演的偽盜攝影片,召喚現代流行文化中的三位悲劇英雄;已故日本導演松本俊夫三部實驗短片:《石之詩 / The Song of Stone》、《為了受傷的右眼 / For the Damaged Right Eye》及《記憶痕跡 / Engram》,其機械影像的媒介本質探索、時代文化碎片的實驗混合,將成為整個展覽的註腳。
時空錯置的歷史記憶,各種文化教養覆寫下的羊皮紙,不斷在吞吐過去的煙霧中自我想像,看似懷舊的一切,其實並不僅僅關注過去發生的事,更感興趣這些事情「後來怎麼了?」,藝術家通過不同的操演,賦予其新的意義,本回 C-LAB 的年度大展「崩塌記憶之宮」將從 6 月份一路展至 2023 年 8 月 13 日,圍繞著整個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點此前往查看數位版的展覽手冊。
C-LAB《崩塌記憶之宮》
展覽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 177 號
位置:聯合餐廳、圖書館、通信分隊、美援大樓、戰情大樓前廣場
展期:2023.06.09-08.13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2:00-19:00
加入 Popbee Circle 和訂閱 Popbee 電子報,即時閱覽最新情報,更可快一步了解精彩的尊享禮遇及折扣優惠!除了這篇外,最近還有以下的報導值得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