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 12

極簡風格在近幾年來備受許多人的喜愛,無論是時裝,或是建築藝術等,都見得到其風格的展現。今回,我們將從藝術、時尚與建築等多方面的創作來檢視何謂極簡。洗鍊的線條,統一色調、分明的層次,或是強烈對比等,帶我們遠離塵囂的極簡創作,有人喜歡它的純粹,有人則欣賞其原始的美感,無論是前者或後者,皆是將夢想付諸實現的表現。藉由接下來的介紹,一同看看這些極簡創作者們在設計背後所要傳達的理念,亦或,褪下所有具成見的眼光,感受這簡單生活的美好。
2 of 12

人體是最美麗的線條,無須任何顏色與外在道具加以強調或修飾。堅韌、脆弱僅有一線之隔,最原始的人體曲線,帶來了最純淨的感受。法國的攝影師Eric Marrian,於2005年發表了以“Carré Blanc”白色方塊為名的一輯攝影,同時亦為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帶點淒美感的黑白線條,不僅為視覺帶入一絲純淨,亦淨化了心靈深處。原為建築設計師的他,於2000年時決定重拾他的初衷,攝影。光線與線條間的交錯,在抽掉色彩後的氛圍更加迷人,更讓人看見了更多無限的可能。Eric Marrian的作品並被巴黎、莫斯科和日內瓦等世界各地的畫廊收藏展出。
3 of 12

美國極簡抽象派藝術家Dan Flavin,創作曾受到普普藝術與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在他的想像世界中,燈管成了美的化身。在他眼中,燈管不僅僅以物質的型態存在,更是光線與色彩的另一種形式表現,藉由建構而成的視覺錯覺,霓虹燈發出的光暈是他最拿手的寫意表現。早於60年代,Dan Flavin便打破傳統以空間內部的光影來作藝術創造,燈管、色暈與建築空間三者成了他實驗性的工具。他說,展覽空間是可以被破壞的,甚至拋棄最基本的支架,單純利用色暈營造出碰觸不到的非物質性世界,讓整體猶如詩意般的存在。這類環境藝術,讓人無須碰觸,光是視覺的感受便足夠使人著迷。
4 of 12

公共藝術大師Richard Serra,亦被外界稱作雕塑巨匠,早年曾於鋼鐵廠工作,除了雕塑,他另有影像藝術及繪畫作品的發表。他的作品,主旨在增進人與人以及環境間的互動。當陽光照射在他的作品時,投影出的陰影會在地面上形成與原本不同的模樣,隨著時間變化光影也就有所不同,與觀賞者的人影在地板上形成一幅和諧的畫面。觀賞者除了在旁欣賞,更可以走進他的作品,融入到藝術中,用最原始的本能感受藝術品本身,以及光影與空間的變化,這般的互動與對話,讓藝術不僅僅是欣賞,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時而彎曲、時而狹窄的壁面,讓人持著好奇與期待走入迷宮般的藝術創作品中。城市中一處綠洲的抽象空間,讓人藉由走進他的思考領域,進而開啟一場探索自我的旅程。
5 of 12

在時尚圈,不簡單的簡約Jil Sander說了算。在70年代末80年初時的炫目奢華時尚主導,至90年代則由極簡派開啟了一連串的革命。有“Queen of Less”之稱,來自於德國的Jil Sander便是當時極簡派的代表之一。對於材質的選用十分講究,含蓄不張揚的精緻剪裁,將女性的柔美與性感,在加入德國式的拘謹與自信後,詮釋出品牌的魅力所在。看似毫無修飾效果的線條設計,反而最具修飾感的功能,自然俐落的剪裁,中性色調的使用,將內斂的德國精神發揮至淋漓盡致。品牌在被Prada集團收購後,於2005年由比利時設計師Raf Simons接掌,曾學習工業設計的他,在接掌之前,已有同名品牌的男裝系列發表,正式但不過分嚴肅的特性,延續至Jil Sander的作品中。在他眼中的Jil Sander,是充滿激情且兼具感性的象徵。在近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品牌對於色彩的運用不在吝嗇,藝術與時尚相輔相成,減去多餘的設計,Raf Simons的Jil Sander仍為簡約的完美詮釋者。
6 of 12

在90年代帶起的簡約風潮後,執掌Celine兵符的Phoebe Philo,喚回了90年代盛行的”Less is More”,讓其再次成為近年來的時尚指標。Celine在Phoebe Philo接掌前,在換過數個設計師後,品牌的風格漸趨模糊,也失去了時尚圈的關注;而在Phoebe Philo遇見Celine之前,則為Chloe的創意總監,並將品牌帶領的有聲有色,後因家庭因素辭去了職務。她在08年重返時裝圈,並接下Celine的創意總監一職。但有別於先前的極簡風潮,Phoebe Philo的簡約理念,實穿度高、線條明確,且百搭有型,顏色也擺脫以往的色調,呈現乾淨俐落的無瑕感,獨樹一幟的風格,豐富且值得玩味。輪廓線條、色彩與材質上的選用,見不著任何的脫序演出,Phoebe Philo保有品牌的初衷,並添入新意的重塑,無論是對自己的復出或是Celine品牌的風格定位皆交出了亮眼的成績。
7 of 12

說到90年代的極簡風潮,絕對少不了將簡約推進至去蕪存菁的Calvin Klein。出身紐約的Calvin Klein,時裝是他的情感訴說,他在一貫的美式風格中,滲入更多吸引人的特色。簡約可以有很多的層次,在務實派的他看來,簡約一點都不簡單。持著完美主義,將平實品味,添入都會感,再滲入一點性感、一點華麗後的極簡風格,依舊輕鬆隨意。不譁眾取寵的設計取向,消減掉過分的拘謹,層次構成的視覺享受,Calvin Klein的時裝創作舒適耐看,簡單高雅且剛中帶柔、堅毅與自信並濟,並寫下簡單生活的精隨。
8 of 12

服裝設計以外型、質料與顏色為出發點,以精細的材質與檢才反映出都會的美感。來自奧地利的Helmut Lang,在90年代帶起了一波簡約風潮,從時裝至生活態度,再再點出在簡單的外表下,卻含有深藏不露的學問。Less is More,是他設計背後的哲學,在他眼中的極簡,不單純只是從商業的角度著手,時裝設計對他來說像是藝術家般的挑戰自己,並藉此傳遞思想,無論是對整體設計的提升,或是為思想與心靈皆具衝擊的作用。他藉由在世界各地旅遊與生活的啟發,探討時尚與藝術,以及當代藝術與現實生活的關係,進而創作出許多別出心裁的細節設計。2005年離開了他一手創建的品牌,現在的Helmut Lang,為一名藝術創作家,在設立的hl-art.net網站上仍可見到他的創作作品,他持著超然的態度,不管外界世俗的眼光,只管做自己喜歡的事。
9 of 12

出身比利時的Martin Margiela,擅長用解構以及重組技術,帶領時尚圈走進他解構主義下的奇想世界,創造出的全新衝突美感,找尋時尚的另一種可能性。設計看似奇怪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卻保有實穿的特性,如同設計師低調的個性,其設計也帶點些許的神秘感,在具環保的概念下,再生、再製造、重塑與復刻,都是Maison Martin Margiela對時裝的重新定義。不喜歡被標籤束縛,設計師以他獨有的方式道出,看似瘋狂不羈的種種,都是他最掏自內心的宣洩告白,比起自身的名氣,他更渴望他的理念能藉由他的設計,穿梭於你我的生活中。2002年品牌被Diesel收購後,Martin Margiela於09年離開了品牌,現在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設計團隊仍承襲著原設計師的風格理念繼續創作。
10 of 12

在安藤忠雄成為建築業的傳奇前,出身於木工家庭的他,為了完成建築師夢想,因而投入職業拳手一職,因為出色表現讓他有機會出國比賽,亦拿著比賽中贏得的獎金環遊世界,藉此觀察世界各地的建築,並探索其中之美。在沒有正統訓練下成為了建築師,並挑選了”清水混凝土”(無表面裝飾的混凝土,無磚瓦、油漆等其他材質裝飾)作為他的建築特色,在一般建築師眼中為最基本的工法,他卻決心鑽研。從茶館、咖啡廳等小型建築至美術館、公共建築等大型計畫,這位建築巨擘處處展現他的不氣餒以及頑強的心。名氣並沒有使他迷失,甚至在1995年拿下建築界的最高榮譽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後,他更要求突破,並堅守慢工出細活的原則,繼續成就自己的夢想。他說,每個建築,都像與自己的戰鬥,而建築,就是對抗都市的游擊隊,在致力於環境保護理念的同時,安藤忠雄仍渾然忘我的持續創作,用他所喜愛的建築撫慰人心。
11 of 12

Claesson Koivisto Rune,成立於1995年,為瑞典知名的設計公司之一, 由Mårten Claesson,Eero Koivisto和Ola Rune三人所組成的設計團隊。設計的領域非常廣泛,像是建築、家具或是珠寶設計等皆有涉略,在他們的作品中,可嗅出一絲新興美學的縮影,明快灑脫的設計,無論是視覺或是實際上,皆簡潔輕巧。每件商品,都有其強烈的特性,並表現出對於自然材料的欣賞。將傳統思想與現代主義相結合,重視商品的實用性,又強調其中的人文因素,避免刻版的輪廓線條,帶出富含人情味的現代美學。
12 of 12

法國建築師Gwenael Nicolas,1991年起於東京定居,並在1998年成立了事務所CURIOSITY,所接洽包含了建築設計、家具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平面包裝設計和化妝品設計等,更曾與多個時尚品牌合作,像是Uniqlo、Longchamp、Swarovski等國際知名品牌都看得他的創作。Gwenael Nicolas將扎實的設計功力結合獨具一格的藝術眼光,融合東方精神與西方科技的設計理念,讓他的每個作品,都彷彿在施展魔術般的出神入化且恰到好處。無論是室內設計,或是家居用品等作品,皆可以看見他利用多種元素,無論是外觀線條或是光線與擺設等,為視覺增添更多的變化與驚喜,帶來最單純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