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為近期最好看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藏著的是這些最寫實的社會議題!

近期剛剛開演的的台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公視推出的寫實社會題材主題影集,才剛剛釋出前兩集就已經獲得無數好評,也進而引發了網路上對於劇中提到各式社會現象的討論,不少人都表示看完此劇讓人感觸良多,

2.6K Pops
By
/

近期剛剛開演的的台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公視推出的寫實社會題材主題影集,才剛剛釋出前兩集就已經獲得無數好評,也進而引發了網路上對於劇中提到各式社會現象的討論,不少人都表示看完此劇讓人感觸良多,更激起了對許多爭議案件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究竟《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何值得一看?讓我們替你娓娓道來。

撕裂的傷痕雖難撫平,但崩解的關係是否能修復?

電視台真實情況

因劇中女主角之一的宋喬安是大型新聞台的副總監,所以在劇中時常能夠看到電視台在播岀背後的工作狀況,每天就像打仗一般分秒必爭的副控室,連如何安排每個新聞的時間都是專業,當出現了突發的緊急事件,像是國外傳來的爆炸新聞、幼稚園可疑人物闖入等等,這時對對新聞台副總監來說,「求真相」和「搶快」哪個重要?更是引人深思的議題。

事件背後的受害者家屬

《我們與惡的距離》從不同個觀點看待一個事件的發生,背後所引起的軒然大波,劇中所有人物圍繞在一起「戲院槍擊案」的事件,當所有人都抨擊著殺人者的不該,又有誰關心過心懷歉疚卻不被諒解的家屬?無論是受害人父母的悲痛或者兇手身邊親近的人想給予關心卻不得其門而入,全都因事件的影響而有著心理創傷,他們該如何從中找回自信再站起來,也是故事劇情的重點描寫對象。

精神病者的困境

故事中犯下槍擊案的李曉明在律師王赦的幫忙下做過精神鑑定,而這位專門替死刑案辯護的法扶人權律師對於精神病犯案者的真相追求也讓人為他擔心,就連幫助精神病的「康復之家」也受到居民輿論的批評和排擠,劇中也帶入了精神科醫師施名帥對於精神病患者就會犯下傷人罪這普遍刻板印象的抨擊,究竟這樣的社會現況是真如我們表面看到的這麼簡單嗎?

家庭的重量

無論是犯案者李曉明的家屬,因為必須躲避社會和無理民眾的暴力威脅而隱姓埋名、重新振作所需要的勇氣,又或是身為被害人父母的宋喬安和劉昭國在無形中受到事件的影響而夫妻漸行漸遠,一句女兒的「愛會消失嗎?」更是讓人深思在承受著婚姻、事業、家人的責任重擔下,究竟「愛」又是什麼呢?

媒體與輿論現象

每當有事件發生,在網路上總是會掀起不同面向的討論,許多不深加探究的人們總是跟著輿論風向肆意的謾罵,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也不例外,劇裡從各個角度讓人深思這個網路匿名時代所會發生的無數現象,而身為媒體的品味新聞台、網路先驅報中的主角將在這些案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該隨之起舞收穫點閱率、抑或是鋌而走險的反向操作,都是值得再三咀嚼的議題。

《我們與惡的距離》被評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台劇,或許就是因為它突破了既有的影劇題材,融入了我們生活周遭每日都在發生的社會現象,新穎而據討論度的劇情發人省思。由拿下兩屆金鐘獎的編劇呂蒔媛執筆,並由大慕影藝製作,公視與劇組砸下了重金來打造電視台場景,曾入圍金鐘的導演林君陽更說「應該提煉出這個故事的核心,拍出一部療癒的影片,提醒看故事的人,當巨大的悲傷環繞我們時,要記得,總會有愛的。」或許我們該將觀看這部劇集時的感受,深深烙印在心中,做出最好的改變。

Read Next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