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青新蒲點:M+ 博物館正式開幕,POPBEE 嚴選 5 大必看人氣展品!

M+ 開幕絕對是文化藝術界的盛事,單是開幕的第一個星期日已有超過一萬人入場!今次開幕展覽精選出過千作品,如果你正準備預約入場參觀,為免屆時走馬看花,務必先來看看這篇!

6.0K Pops
By
/

近日城中熱話莫過於西九文化區 M+ 正式開幕吧?作為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樓高 18 層,總面積達 65,000 平方米的 M+ 收藏了近 8,000 件藝術品,涵蓋設計及建築、視覺藝術及流動影像。單是今次開幕展覽館方已精心挑選出過千作品,於 6 個不同主題的展區展出,讓大家可以近距離近賞來自香港、大中華地區、亞洲及世界各地的 20 及 21 世紀的傑出藝術藏品。加上開幕首年所有訪客免費參觀,勢必成為文化藝術界的一大新熱點!

面對琳瑯滿目的展品,倘若要逐一細心觀賞,相信花上一整天也不能看完,所以今次 POPBEE 就為大家嚴選出話題性最高的 5 大必看展品!為免屆時走馬看花,到訪 M+ 之前先來看看以下的背景介紹,一起做好功課吧!

m plus museum

1. 《清友壽司吧》(1988) -倉俁史朗

倉俁史朗《清友壽司吧》

《清友壽司吧》(1988) -倉俁史朗

日本家具及室內設計師倉俁史朗的《清友壽司吧》是 M+ 開幕之後的話題作品,出自倉俁之手的室內設計項目有 350 多個,而清友壽司吧正是當中少數完整保留下來的作品,對於室內設計有興趣的朋友絕對不能錯過!這間壽司吧 1988 年在東京新橋區開業,面積約 720 平方呎,當年更是建築師和設計師聚會的好去處。

大家進入壽司吧前,會先經過一道鮮藍色的曲面牆,此牆與色調暗沉的鋼板外牆成對角。然後你會看到暖光流溢的室內空間,裡面的雙層拱形天花板由亞加力和杉木飾板製成。整體設計的物料和肌理,採用豐富細膩的手法,呼應了日本茶室「數寄屋造」簡潔和採用天然物料的設計傳統。無論是優雅線條的家具、外觀精巧的吊燈,又或者低調樸實的花崗岩地板,都體現出倉俁史朗在美學風格上對每個細節都非常講究。

《清友壽司吧》(1988) -倉俁史朗
位置:二樓東展廳—「物件‧空間‧互動」

2. 《亞洲土地》(2003) -安東尼‧葛姆雷

西九 M+ 安東尼‧葛姆雷 《亞洲土地》

看到這片如海的泥人,相信大家也會覺得非常壯觀,《亞洲土地》是一個集眾人之力共同完成的藝術作品,由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於 2003 年邀請三百多位象山村(現廣州市花東鎮)村民參與製作近 20 萬個泥人。當時他只向村民提出三個簡單要求:泥人的尺寸要如手掌般大小,能單獨站立,還要有一雙眼睛。除此之外,每位創作者皆可隨意發揮,因此每一個泥人都是獨一無二。

這組裝置屬於葛姆雷的《土地》系列之一,整個系列的創作歷程始於 1989 年,藝術家先後於澳洲、南北美洲、歐洲和英國等地製作不同版本,而《亞洲土地》是系列中最大型的作品,藉此促使我們思考個體與集體的關係。想體驗被成千上萬對眼睛凝視的感覺?記得不要錯過這個展品!

《亞洲土地》(2003) -安東尼‧葛姆雷
位置:二樓:合院展廳—「博物館之夢」

3. 《被釘十字架的電視機──天堂也不聽的禱告》-張英海重工業

西九 M+ 張英海重工業《被釘十字架的電視機──天堂也不聽的禱告》

來自南韓的數碼藝術二人組合「張英海重工業」由南韓藝術家張英海與美國藝術家馬克.沃治組成,二人早在 1999 年已建立網站,是第一代以網絡為平台發表實驗作品的藝術先鋒。其作品為以文字為本的數碼動畫,畫面簡潔明快、內容大膽狂放,並配上原創音樂,對當代政治和社會規範提出玩世不恭又尖銳辛辣的評論。此作全長 17 分鐘,於十字架屏幕上播放數碼作品,更是二人少有地使用多種字型、顏色、圖案和口語的作品,引人深思世上的權力和無意義的瘋狂。

《被釘十字架的電視機──天堂也不聽的禱告》-張英海重工業
位置:二樓焦點空間—《被釘十字架的電視機──天堂也不聽的禱告(繁體中文/廣東話/英文版本)》

4. 《錘子與鐮刀》(1977) -安迪‧華荷

西九 M+ 安迪‧華荷《錘子與鐮刀》

如果你對藝術感興趣,聽到美國藝術家安迪‧華荷(Andy Warhol)相信都不會感到陌生,今次大家更可以在 M+ 博物館看到這位普普藝術先驅少見的作品!眾所皆知,安迪.華荷愛以名人肖像和大眾文化為創作素材,不過 1975 年卻出現一次有趣的變化。那年他在前往意大利的旅途中看到錘子和鐮刀的標誌,回到紐約後,就從一家五金用品店買了一把錘子和一柄鐮刀,以它們為絲印版畫和一系列攝影的圖案。在此作品中,他在錘子和鐮刀上簽名,把大量生產的商品化為現成物藝術品,而且作品上更有安迪.華荷的簽名,絕對值得一看!

《錘子與鐮刀》(1977) -安迪‧華荷
位置:二樓南展廳—「個體‧源流‧表現」

5. 《九龍地圖》(約 1994 至 1997) -曾灶財

西九 M+ 曾灶財《九龍地圖》

出生於 1921 年的曾灶財因在整理祖先遺物時,發現九龍部份土地曾獲賜為家族封地,因而自稱「九龍皇帝」,1950 年代起近 50 年間於香港各個公共空間塗鴉,尤其鍾愛街上顯眼的郵箱、水電箱、樑柱和牆壁。他的書寫參照中國傳統族譜的格式,但不屬任何正統書法流派,風格獨樹一幟。他的書法自 1990 年代起被譽為重要的本土藝術,可惜倖存於公共空間的墨寶已寥寥無幾。

此作品是曾灶財直接在一張九龍地圖上揮毫,盡顯其獨特的書寫佈局。作品構圖的核心為地圖上半部以巨大字體書寫的「世祖」二字。「世祖」下方則有四行由右至左、直排書寫的小字,描述他四名家族成員的名字和「采邑」。

《九龍地圖》(約 1994 至 1997) -曾灶財
位置:地下大堂展廳—「香港:此地彼方」

同場加映:M+ 建築美學,不能錯過的打卡位!

除了以上 5 大注目展品外,來到 M+ 大家亦要細心欣賞一下這裡的建築設計,皆因 M+ 由瑞士知名建築事務所 Herzog & de Meuron 聯同 TFP Farrells 和奧雅納設計,無論是館內館外的設計都花盡心思!

室外方面,模塊化的幕牆系統中引入陶瓦組件,墨綠色的陶瓦外牆以不同的紋理和顏色濃淡反映光線及天氣狀況,同時具本地特色的環保設計。而大樓外牆的 LED 媒體系統則可播放豐富多變的媒體影像,為維港美景增添藝術色彩。至於室內,大樓内的「光庭」則由地板上的巨型缺口和天窗組成,連繫地底樓層、地下及平台樓層,可讓訪客從上到下感受這座建築物。而來到設有活動空間、工作室和研討室的「學舍」,除了作為一個學習、詮釋及啟發思考的空間外,你更可欣賞維多利亞港美麗景致。

M+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四,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0:00 – 18:00
星期五 10:00 – 22:00
網址:www.mplus.org.hk

Read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