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BEE 專題:刺繡心靈治療師?這麼美的圖案竟然是出自 26 歲的女生之手!

由幾年前開始,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只要你懂得用雙手創作,就可以為自己冠以一個「手作人」的稱號,賣的是自己的心思、才藝和時間,賺的是你的時間的機會成本和人家的欣賞。說得可能有點兒過份現實,但當要為每件藝

425 Pops
By
/

由幾年前開始,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只要你懂得用雙手創作,就可以為自己冠以一個「手作人」的稱號,賣的是自己的心思、才藝和時間,賺的是你的時間的機會成本和人家的欣賞。說得可能有點兒過份現實,但當要為每件藝術作品掛上一個價錢牌,還有多少空間可以談浪漫?不過,又不要把每位手作人也想得這樣銅臭,對藝術懷著滿腔熱誠的還是大有人在。刺繡品牌「小 騙 子」的創辦人 Kube 就是其中一人。

文字 + 刺繡 = 小 騙 子

說 Kube 是個手作人,或許有點不公平亦不夠全面,因為她賣的並不只有手製的刺繡作品這樣簡單。還記得第一次打開「小 騙 子」的專頁,每一張作品的相片都附贈了一小段文字,或許是一段心情的寫照,亦可能是一個極短篇的小故事,讓原本經已很仔細的刺繡作品立即變得更有視覺感,活像一個電影片段的呈現眼前,讓人不自覺地就被這個國度迷著,要花點氣力才能拔足。

的確,在這個「小 騙 子」的世界,刺繡和文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唇齒相依。Kube 表示,自己是個很多想法的人,不論是來自自己的生活、旅遊經歷、跟朋友聊天所得的得著、看過的電影或是聽過的歌詞,通通會讓她思緒湧現,而她習慣把這些想法都在電話或記事簿中記錄下落,已是維持了 6、7 年的習慣。「不過在 3 年前開始,我覺得文字還是不能夠讓我把這些想法徹底的放下,於是我把它們進一步的變成了我的創作。」Kube 透露,她每一次創作之前,都會先翻看自己的文字,抽取有用的部分,然後在腦中構成一幅圖畫,起了草圖後便開始刺繡工作,最後便是加工和包裝。

帶著負面性格的人

說到「小 騙 子」這個名字,大部分品牌改名都會用一個響亮而正面的名字,為何 Kuba 偏偏逆向而行,用「騙子」作為招徠?「我總是認為人會有許多不同的面向,有正面亦有負面。就是因為有負面的一面,所以我希望那個在大家面前出現的名字會包含正面負面都有的元素。」Kube 又表示,「小 騙 子」對她來說,並不是一個品牌,而是一個人。一個會轉牛角尖、帶點執著又有點貪心的人。「不過所有性格都是少少的,所以是小 騙 子。」

Kube 以「執著」來形容「小 騙 子」,或多或少是因為她自己也是一個擇善固執的人。市面上的手作人,當設計出受市場歡迎的作品,大多會大量生產,以供應平定需求。不過,Kube 並不喜歡重複的創作,精準點來說,她拒絕重複作品。「我每一個作品起碼都需要 5 至 7 小時完成,有的甚至多過一天時間。假若重複製作的話,我投入同樣的時間,獲得的是同樣的效果,客人又不會要求我進步,我認為這是一個很不健康的工作模式。」

聽故事的人

雖然不重複製作,有時的確會令有心人買不到心頭好,不過「小 騙 子」設有訂製服務,只是訂購的過程,需要遵守遊戲規則。「我訂下的規矩也頗嚴苛的,每一件作品都必須源自一個故事,客人首先要把他的故事寫成文字傳給我,我再因應他的故事和心情為他設計,然後把作品寄給他。過程需時約 2、3 個月,而且沒有草圖可以預先看。」

老實說,這麼嚴格的訂製服務筆者還是第一次聽,不過凡事有付出有收穫,在另一個角度看,這或許是種另類治療。Kube 憶述試過有一位客人,超過了半年才能把故事交到她手上。「從客人的文字就可以看出由我們第一次傾談到半年後,她都有認真沉澱,可以感受到她的成長。」Kube 坦言這除了是她的一種收入來源外,對客人來說也是一個有趣亦有價值的經驗。

不過,Kube 並不是時常都會開放接客人的訂製訂單的,當心情不好,未準備好聆聽故事時,就不會接。「客人的故事是我的創作靈感,所以我要把自己百分百投入故事中,某程度上就像一個社工、演員又或是心理醫生一樣,需要有一定的同理心才會有好的作品。」藝術治療,對醫者和治療者都同樣有療效。

因果循環的藝術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認為 Kube 開創「小 騙 子」是為了用每一件創作的作品來治療人心,不過她卻說自己沒有那麼偉大。「我沒有為自己定下過什麼目標,亦不會說是要為大家帶來美好,創作只是我自己把思緒排走的出口。」藝術是一件有趣的事,它的美在於不限形式。與其說 Kube 賣的是刺繡的藝術,倒不如說整個「小 騙 子」都是一種行為藝術,一種關於因果的藝術。每個人都需要思考,都總會有想不通的事,Kube 選擇了把這些阻礙她前進的思緒幻化成刺繡,再轉售給有緣人,就證明世事其實並非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單一。你可能也會在生命中遇到絆到你的石頭,不過假若你願意把石頭拿出來,細心打磨,你或許會發現,其實這些都是最美的寶石呢。

Read Next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