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SPOTS in HK:土丘-接近土地,體驗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香港出名是一個生活節急速的地市,在這裡生活人們忙得連休息的時間也不足夠,又怎會有時間停下來反思一下現在的生活?位於上水華山村的土丘,正如其 Facebook

2.6K Pops
By
/

香港出名是一個生活節急速的地市,在這裡生活人們忙得連休息的時間也不足夠,又怎會有時間停下來反思一下現在的生活?位於上水華山村的土丘,正如其 Facebook 專頁的簡介所言「這裡不是餐廰,不是陶瓷木工教室,不是農莊,只是一個生活實踐空間」,是個讓大家重新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發掘生活另一種可能性的地方。

這個生活實踐空間幾年前由高先生發起,及後幾位年輕人陸續加入,成為土丘的一員,一同在這裡生活,每人負責著不同的工作。在他們眼中,香港的土地除了用來建樓房,然後被炒賣外,土地還有其他更多有意義的用途,生活其實亦有更多的可能性。用天然的方法耕種,吃自己種的食物,用自己田裡的泥土來造陶藝品,用被廢棄的木頭做傢俱,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一切都是圍繞著土地。除了幾位成員在這裡生活外,土丘也歡迎大家來參加食物體驗、柴火煮食、木工、陶土工作坊,體驗本地農業及生產的意義。今次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個不一樣的地方。

由空少變為農夫的故事

上水華山村土丘

小孔,土丘成員之一,主要負責耕種。

加入土丘兩年的小孔曾是一位空中服務員,以前的他去盡世界各地繁華城市,怕熱怕曬,又愛吃「垃圾食物」,誰會想到今天反差如此大的成為了一位簡樸農夫?原來是源於一次在外國打工換宿之經驗:在澳洲一條小村落裡跟一對公公、婆婆生活了一整年,他們自己養牛、羊,種菜,吃的都是新鮮的食材,早上醒來就把咖啡直接拿去乳牛前榨出新鮮的牛奶,炮製一杯美味的「cowpuccino」。在這種自吸自足的模式下生活了一段時間,小孔與土地及食物建立了感情,也深深體會到「人如其食」的道理。

上水華山村土丘

「與其說土丘是一個地方,不如說它代表了一種精神。我們只是播下了種子,希望更多認識的另一種可能性,即使土丘消失了,那種精神還是存在的。」

就是那一次打工換宿體驗,在小孔的身上埋下了種子,回到香港之後接觸本地耕種,及後加入土丘,成為了農夫。在自己的農田用天然的方法耕種,播種、澆水、施肥、收割,一個又一個的步驟令他與土地、食物建立了親密的關係。當生活變得規律,身體也變得健康了,從此怕熱的體質也慢慢調節過來。

上水華山村土丘

土丘自家種的小蕃茄與生菜,無需太多的調味料,吃的是天然新鮮的味道。

不時不食,體驗本地耕種

隨著社會走向商業化,收地發展令香港農業式微。現在我們日常吃的蔬果主要來自內地,不過廉價的蔬菜背後,隱藏的卻是重金屬、防腐劑、致癌物質等食物安全危機,自己耕種或者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土丘也租了一塊田,會因應時節利用天然的方法栽種薯仔、蕃茄、粟米、生菜、木瓜等時令蔬菜。成員日常除了吃自己種的蔬果外,其他食材大多是來自本地農夫的出品,生活雖未完全 100% 自吸自足,但至少也是 100% 支持本地農業。廚餘回收後再次回歸農田,化作化肥滋養土地,就這樣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

上水華山村土丘

除了自家耕作用的田,土丘也開闢出一小塊田讓有心人體驗耕種之樂及認識人與泥土的關係,稱之為「共耕計劃」。

上水華山村土丘

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用柴火煮食,生活在城市的我們應該未有機會見過,來到土丘就有機會體驗劈柴生火這個傳統煮食方法。

上水華山村土丘

土丘的食物體驗班為參與者提供農田導賞、收割農作物體驗,更會因應時節與參加者體質而炮製出多道素菜,用的都是來自土丘農地與本地社區農場的蔬果。

上水華山村土丘

以有機麵粉加糖製成薄餅,無論配來自坪輋的百香果,又或者是土丘自家種的洛神化,都有種樸實無華的美味。


順應自然,取之有道

上水華山村土丘

細沈,最先加入土丘的成員,主要負責陶藝工作。

另一位土丘成員細沈,以前就讀藝術設計,一直都有接觸陶藝。在學校做陶瓷時,用的都是買回來的現成陶泥與釉,從未見過它們原來的模樣。加入土丘之後,終於有機會用本地的泥土來做陶瓷,認識到在泥土上耕種的農夫,知道原來泥土裡面有甚麼生物生存過,與物料之間更有感情,對土地也更加珍惜。

上水華山村土丘

貓咪面前展示的是以不同陶泥與釉製成的碗具。

「有時來這裡參加陶瓷工作坊的朋友會問可不可以用白色的泥,不是不可以,只是我生活的地方只要紅色的泥。我們不是要為了追求心中想要的效果,所以去找特定的物料,而是善用身邊已有的東西,看到甚麼就用甚麼。」

「順應自然,取之有道」這就是人對土地應有的態度,不浪費也不過份打擾,善用大自然獻給我們的一切。製作上色用的釉時,也是一樣道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翻覆實驗,利用身邊的木頭、蕉葉、香蕉皮、竹等物料,燒製成釉,未試過也不知道製成品最終會是甚麼模樣。

上水華山村土丘

看著每一件製成品,細沈都可以輕易說出所用的陶泥與釉,是真正的對物料有情。

上水華山村土丘

無論食物或陶瓷碟子,都是來自香港這遍土地。

上水華山村土丘

隔壁農來夫種的芋頭加上來自鄉土學社自家曬的豆莢花乾,放在土丘自製的木碟子上,味道好,擺盤美。


大自然就是我們的老師

上水華山村土丘

跟小孔與細沈一起在廚房埋頭苦幹的是 Jinny(左),主要負責煮食與接待工作。

另一位成員 Jinny 本身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一直都很關注土地、環保的議題,於馬寶寶農場學耕種時,認識了土丘這個地方。一年多前辭去工作,加入了土丘成為其中一員。旁人以為放棄原有的職業與生活的城市人,來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內心一定會有不少的掙扎,可是這個情況竟沒有在她身上出現,Jinny 說只是選擇了自己覺得合適的生活。

上水華山村土丘

除了他們自己在向大自然學習,土丘也希望將關於泥土、木材、等一切與大自然界有關的知識分享給來參考工作坊的朋友。

換了一個新的身份與環境,每天都是在向大自然學習。土丘的農田並沒有接駁上水源,由於不想以水喉水來灌溉,於是他們自己在田的附近挖了一個池塘。池塘採用用自然的方法去建築,翻泥、挖土、搬石,以田裡的黏土漿塗在塘底,起初黏土層不斷剝落,還以為興建池塘會失敗,誰知池塘旁的樹掉下葉子後,產生青苔,纖維令黏土變得穩固,再加上幾場雨的沖積,池塘開始起了儲水的作用。慢慢有浮萍的出現,起了淨化池水的作用;再帶來蝌蚪與青蛙,令田裡的蚊也少了。原來大自然就是我們的老師,你踏出了第一步,接下來它會引領你走向第二步、第三步⋯⋯ 每一步都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體驗。


各位生活在香港的城市人,假日除了看電影、逛街與購物,還有更多值得你去做的事。看完這篇,如果你也有同感,不妨約一班朋友到土丘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或者也能令你對生活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土丘
地址:上水華山村北段 7 號
電話查詢:9045 6765 孔先生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oyau.wahshan

Read Next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