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星期能夠霸佔大家 Instagram 的電影必定是迪士尼的真人版《Dumbo》(小飛象),電影找來鬼才導演 Tim Burton 執導,更有著名演員 Eva Green、Colin Farrell 和 Michael Keaton 坐陣,而最重要的角色 Dumbo 就由電腦特技製成。真人版的《Dumbo》因配合真人演出而跟原著不同,但故事仍然是圍繞著那隻因擁有超大耳朵而被嘲笑和戲弄的小飛象 Dumbo。電影中的 Dumbo 最初雖然被歧視,被迫跟家人分開,但最終卻能把天賦的大耳朵化作自己的能量,渡過一切難關。其實迪士尼《Dumbo》這個故事是受一隻 19 世紀的大象明星所啟發,但這隻真實的大象名星卻未如 Dumbo 般幸運,一輩子都過一非常悲慘的生活,可憐得讓人鼻酸!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Dumbo 的真實版本其實是一隻名叫 Jumbo 的大象,作為非洲大象的牠小時候身型比一般非洲象細小,有一次遇到獵人時,親眼目賭獵人為了割下 Jumbo 母親的象牙而把她殺死。Jumbo 輾轉被賣到巴黎的動物園,在沒有良好的照顧和管理下,遊客都會隨意向牠掉雜物,而不懂分辨加上肚餓的 Jumbo 都會一一把雜物吃進肚子,讓牠的健康變得非常差。
最後 Jumbo 被當作是賠本貨轉送到倫敦動物園,同時牠於倫敦動物園遇到馴獸師 Matthew Scott,而 Jumbo 也是在這裡才得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根據 Matthew Scott 的紀錄,Jumbo 當時的腳和尾巴都已經腐爛,而皮膚生滿瘡,跟麻風病人的狀況非常相似。幸好在 Matthew Scott 的細心照料下,Jumbo 不但皮膚、身體狀況有好轉,就連對人類的戒心也降低了很多。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Jumbo 於倫敦動物園待了 17 年,成為了當地的象明星,每個人都被牠吸引著,而倫敦動物園亦因著可以讓人騎大象而出名。可是被喻為是國寶的牠到春青期時就開始變得反叛,拒絕回到空間狹小,而且會被老鼠咬的象舍,暴力和侵略性的行為開始出現,即使 Matthew Scott 向 Jumbo 作出不同形式的體罰,牠仍然繼續反抗。倫敦動物園準備偷偷賣掉被評估為對人類有危險的 Jumbo,雖然消息傳出後讓英國人民上街抗議,但卻也改不了 Jumbo 被送走的命運。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雖然今次 Jumbo 被賣到美國時有 Matthew Scott 的陪伴,可以旅程中牠長時間被困在籠中,加上船隻不停搖晃,讓牠非常痛苦。如是者,為了讓 Jumbo 平靜,Matthew Scott 就餵 Jumbo 喝酒,雖然能起到即時的作用,但卻讓牠成了「酒鬼」,而被酒浸泡過的餅乾就成為了牠最愛的食物。根據當時的新聞報導指,只要把一枝威士忌放在 Jumbo 面前,牠就會非常感興趣,然後用鼻子把酒倒進口裡,一口氣喝光後就會發出非常滿意的聲音。迪士尼卡通中,Dumbo 不小心喝到香檳然後出現幻覺這一幕也是跟據 Jumbo 的真實事件改編,這 4 分鐘的一幕或許是最能接近真相的時刻。
最後 Jumbo 終於到達美國 Barnum&Bailey 馬戲團,因著牠的極高人氣讓馬戲團短短 3 星期已經賺回花在牠身上的錢,打破了所有紀錄。雖然馬戲團以「地球上最大的大象」作宣傳手法,可是 Jumbo 其實已經因著長期被人類騎而讓骨骼變形,就連關節也變差,只有 24 歲的牠卻有著 50 多歲的大象身體。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可是有一次 Jumbo 跟另一隻大象走回火車上時,卻因走避不及而被速高速駛來的火車撞倒,15 分鐘後死亡。當然,馬戲團絕對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從 Jumbo 身上賺錢的機會,他們決定把 Jumbo 製成動物標本,而牠的肚子被剖開時發現塞滿了硬幣、石頭等人們向牠拋下的雜物。而變成標本的牠就跟著馬戲團巡迴,最後馬戲團就把牠捐贈到紐約市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塔馬斯大學展出。而於 1975 年,因著塔馬斯大學發生火災,Jumbo 的標本也被燒成灰燼。
看過《Dumbo》你會明白到人只有擁抱自己,接納自己的「不一樣」,才可以發光發亮;而看過 Jumbo 的悲慘故事,也教會你愛護動物這個簡單道理。其實 Jumbo 這個故事到現在仍於世角各地不同的動物園、馬戲團中上演著,大自然才是動物們真正的家。下次想到訪圈養野生動物的動物園或觀看馬戲團表演時,不妨想想 Jumbo 這個故事再決定吧!